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的远景目标鼓舞人心,体育在迈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的地位更加凸显。根据《"健康中国2030"规划纲要》提出,到2030年中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将达到5.3亿人。体育场馆的演进,不仅是外观、设计、名称上的变化,更是功能,定位,技术上的全面升级。
多功能体育综合体
现在体育场馆已不单是作为体育竞技的场所,而被赋予了更多的功能。体育建筑已由单纯的体育竞技场所演变为多功能体育综合体。但我国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率仅为27%,场馆经常出现长时间空置的现象,收支尚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。
临时用电
体育赛事,颁奖典礼等大型赛事的举办,用电需求几何倍数增长,且无法从城市供电系统取电
场馆运营
运营需要应用管理信息系统、人工智能等技术管理手段辅助
分散式供电
场馆具备多场景多点位UPS,难实现在统一平台对配电进行综合监控
高能耗
大型建筑的能耗管理粗放,整体能效低,灯光、设备需要大量人员运维,人工成本高